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
來源: 發表時間:2015-09-14 訪問數:
全新解讀 | 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有這些看點
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宣布,我國將在9月3日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專題閱兵。根據其內容,筆者總結了此次閱兵五大元素,即將軍率隊,歷史再現,國共同臺,薪火相傳,利器亮相。古語云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”,這次勝利大閱兵,將“祀”與“戎”有機結合,閱的是兵,展現的卻是軍魂。
1.“將軍率隊”是一種氣勢。
“跟我來”是共產黨員的自覺,是人民子弟兵的特色!案襾怼迸c“給我上”是區別新舊軍隊的試金石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戰場,還是搶險救災的現場,還是摸爬滾打的訓練場,抑或是反腐倡廉的考場,將軍都理所當然地應該沖在前面,退在后面。身先士卒是我軍永不褪色的為將之道,在戰爭年代一位老將軍身上有三十幾處戰傷,當記者采訪他時,他自豪地說,“你看,我這些疤痕都是在身前,若在背后,那證明我是逃兵!卑毯劬褪抢弦淮鷮泜儫o上的榮光。今天,在南京抗洪搶險的最前線,依然閃現著將軍們的身影,軍區領導、集團軍政委親臨現場指揮,“當排頭兵,打頭陣”也應該是我們新一代將軍的座右銘。上下同欲,誰敢犯我!

2.“歷史再現”是一種力量。
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,時光荏苒,不變的是我們永恒的軍魂。當我們的革命前輩以及退伍老兵身著當年的戎裝,高舉前輩的戰旗,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,一種責任感令人怦然心動。這支軍隊來自太行山區,來自羅霄山脈,來自白山黑水,來自南國峻嶺,我們的隊伍向太陽,腳踏著祖國的大地,肩負著民族的希望,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。我們的前輩曾經浴血奮戰,令敵人望而生畏;我們這些抗戰的傳人也會厲兵秣馬,令敵人望而卻步。今天,我們的隊伍在面對美國持續推進亞太“再平衡”戰略、日本“釣魚島”挑釁事件、個別海上鄰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挑釁性舉動以及臺獨”分裂勢力蠢蠢欲動的情況下,依然處事不驚,這就是我們這支隊伍的英雄本色。傳統仍在,誰敢犯我!

3.“國共同臺”是一種情感。
兄弟齊心,其利斷金。在民族危亡之際,我們國共兩黨的軍人,同仇敵愾,唱著同一首戰歌,“大刀向著鬼子們的頭上砍去”,“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”。因此,抗日戰爭的勝利不是哪一黨、哪一派的勝利,而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,國共兩黨為此都做出了貢獻,我們應該共同慶祝我們偉大民族的勝利。這次大陸方面拋棄前嫌,盛情邀請臺灣抗戰將士共襄盛舉,是一種大胸懷、大格局、大視野,希望臺灣方面以民族大義為重,加入到我們勝利大閱兵的行列。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。今天,我們更加需要共同捍衛抗戰的勝利果實,我們需要共同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,因為我們是這個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眾志成城,誰敢犯我!

4.“薪火相傳”是一種希望。
在這次閱兵中將首次出現烈士后代的身影,這不僅是一種血脈的延續,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。當抗戰英烈的后代們高舉他們父輩的遺像通過天安門廣場時,我們全民族應該起立,向我們的民族英雄們表達我們全民族的謝意、敬仰和緬懷。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將世代相傳,是我們民族崛起的強大動力。今天,我們身邊,還是不斷有著老兵的身影,參加過萊蕪、濟南、淮海等戰斗的抗戰老兵李鑒臣,十年來深入學校、山區、政府機關宣講國防知識100場,直接聽眾近3萬人,這位老兵,在不斷的用自己的方式,為這個國家默默的貢獻著。老兵不死,誰敢犯我!

5.“利器亮相”是一種底氣。
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,“我們反對實力主義,但要反對實力主義,我們就必須要有實力”。中華民族屢遭外敵欺辱,就是因為我們國力羸弱,人心渙散,器不如人。今天的中國,已經不是70年前的中國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我們已經步入世界民族之林,我們的武器裝備已經能夠滿足我們自衛的需要,我們在閱兵中亮的豈止是“肌肉”,那是我們的民族自信,民族精神。長纓在握,誰敢犯我!

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,不是為了羞辱哪個民族,而是為了鞭撻人類公敵法西斯;我們紀念勝利也不是為了留戀勝利,而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。